首       页 新闻中心 行业专家 学员风采 在线考试 证书查询 求职信息 人才招聘
专业课程 风尚前沿 礼仪课堂 形象设计 形体训练 论文中心 教学工具 风  尚  圈
  人物排行榜
  资格认证
   礼仪培训师
   形象设计师
   服饰搭配师
   陈列师
   形象顾问
   色彩搭配师
   形象管理师
   广告策划师
   礼仪培训班...
   形体顾问
   发型师
   礼仪主持人
   模特
   包装设计师
   健康营养师
   化妆造型师
  课程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详细信息  

小胖孩:公关公司自娱自乐何时休
信息类别: [公共形象设计-公关]  浏览次数:2353次   发布日期: [2006-8-11]

十年蓄势,十年发展,中国公关行业已经赢得了第一轮的腾飞。然而面向下一个二十年,中国公关行业目前面临着什么样的瓶颈?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是,自娱自乐,尤其公关公司的自娱自乐,恐怕是其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整个行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突破,这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具体来说,公关公司的自娱自乐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主要的方面。

一、受众:黑匣子里的默认值

无论是企业,还是为企业代理公关服务的专业公司,最终目的都是影响受众(通常是公众,某些场合可能是窄众)的认知。所以,公共关系工作是围绕受众开展的。然而奇怪的是,在真正的日常作业中,受众这个“根”常常被忽视。伯奈斯的狂言里说,公众如同橡皮泥,(他)想捏成什么样就捏成什么样。至少他还是认可橡皮泥在被他捏之前有一个形状,从而是可以改变的。而我们现在的公关公司在提供各种“策略”的时候,干脆把“目标受众”看成飞机上的黑匣子,根本不去研究内部构造,就大包大揽地宣称只要按照自己设计的策略“输入”信息(通常是发稿),就能帮客户得到想要的结果(通常号称作“品牌提升”)。实在是神奇。具体来说,又可以有这样几种情况:

1.以己度人型

所谓以己度人,通常是代理的客户所处的行业是面向大众的,其销售的产品是公关公司也会接触到,甚至在日常使用的。所以公关公司的工作人员――常常是整个团队乃至整个公司自上而下的所有相关人员,就把自己个人对产品和感觉和对客户公司的看法有意无意地当作是客户的目标受众的观点。

这种情况现在消费电子类产品传播上最为泛滥,尤以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MP3等热门行业为甚。特别在公关公司员工年龄日趋下降的今天,基本上项目小组几个成员个人的喜好和评价就可以决定提案和工作计划中的“策略”基调。

至于在电脑城、家电城真正掏钱买手机、笔记本电脑的消费者的年龄、学历、功能需求、品牌观点是什么样的,抱歉,没人在乎。

2.  不求甚解型

如果请各公关公司的网管统计一下公司同事们登陆得最多的网站是哪个,我可以打保票,一定是Google和百度。三国的孙策临终前对弟弟孙权说,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而现在的公关公司,任何事情不决,都只会去问搜索引擎,然后照猫画虎,完事交差。

然而,一方面在中文网站上,一手的有价值的且免费的消费者研究资料基本上为零,能找到的,不是前言不搭后语的残简碎片,就是两三年前过时的数据;另外一方面,即使能找到一鳞半爪的资料,又如何能完整地映射鲜活的真实消费者行为?

最后的结果就是一切从稿件中来,到稿件中去:新接手的代理商看前任留下的稿子,代理客户A的公关公司看竞争对手B、C的稿子,试图从这些遗文中找到对受众的理解和描述,再据此开展自己的所谓“计划”。溯源上去,一个原本可能就距离真实情况有一定距离的“受众洞察”经过二手三手四手不晓得多少手的描绘后,已经不知道和实际情况有了几个十万八千里。就好比最初的潦草的简笔勾勒的人像速写,在历经若干位蒙着眼的画匠的涂抹后,变得比毕加索还要后现代,还要“解构主义”。

3. 人云亦云型

我曾遇见过一个二线的电脑厂商,即将推出一款白色笔记本电脑。经过大量的“资料研究”,最后公关公司提出的传播关键信息竟然是“女性笔记本”。而理由是联想是客户最在意的竞争对手,而联想的白色笔记本就是主打女性牌。实在令人哭笑不得。类似的还有一些手机品牌的公关代理商把其几款黑色手机定义为“男性手机”的故事。

效仿并不可怕。特别是二线品牌,没有那么多素材可以书写独树一帜的故事,必要的效仿是需要的。然而效仿不是抄袭,划分二者界限的正是对受众的研究。如果脱离这个源头而只去一味地拷贝表象,岂不生生是东施效颦?譬如上述两个例子,如果顺着始作俑者的思路去进一步思考,我们会发现,比联想大牌的多的苹果电脑所有的笔记本产品都是白色的,而购买者则绝对以男性为主体;而新近出路的LG黑褐色的“巧克力”手机的广告主体则是完全意义上的女性。面对这些,难不成只能把客户的品牌描述成河利秀?

这样的传播,叫消费者如何为之买单?

4.敷衍塞责型

如果说上面三种情形主要发生在消费品传播中,那么面向商业用户的产品传播和企业传播业务中公关公司对受众的研究更多的是敷衍塞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以公关公司从业人员普遍的年龄、学科背景、社会经验、人生阅历来讲,对这些领域极度缺乏理解,不可能“以己度人”,互联网上几无可太多借鉴的经验(哪怕还是稿件模式的借鉴),甚至连可模仿的,与客户情况比较接近的范例都找不到几个。

这种时候如果能摸着石头过河固然最好。但实际情况却常常是盲人骑瞎马,即便前方不是危险的深渊,多半也是信马由缰,走到哪儿是哪儿了。至于客户为此浪费的金钱和时间,只能当作学费,自认倒霉了。

二、客户:貌似有知识的牺牲品<

 
【本网整理编辑:cnida1】【新闻来源:internet】联系电话:01067490691
 
关于我们 | 合作交流 | 有问必答 | 在线咨询 |

中国形象礼仪协会    指导

形象礼仪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www.cn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3948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