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行业专家 学员风采 在线考试 证书查询 求职信息 人才招聘
专业课程 风尚前沿 礼仪课堂 形象设计 形体训练 论文中心 教学工具 风  尚  圈
  人物排行榜
  资格认证
   礼仪培训师
   形象设计师
   服饰搭配师
   陈列师
   形象顾问
   色彩搭配师
   形象管理师
   广告策划师
   礼仪培训班...
   形体顾问
   发型师
   礼仪主持人
   模特
   包装设计师
   健康营养师
   化妆造型师
  课程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详细信息  

IBM凭什么说: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实现国际化
信息类别: [公共形象设计-公关]  浏览次数:2046次   发布日期: [2006-9-7]

[被屏蔽广告]
日前,一份特殊的清单令业界惊愕: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这其中包括47家国营企业和13家民营企业,除了联想、中石油、中海油、海尔、中兴、华为、中远洋、上海汽车集团和TCL等已经试水国际化的行业巨头,斯威特、人民电器、力帆、奇瑞、万向和雅戈尔等一些品牌并不出众的民营企业也被囊括其中。这是IBM发布的白皮书——《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实践、挑战与对策》中所透露的信息。

  IBM白皮书的观点基本正确,特别是其揭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对于中国企业国际化也给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很多观点具有代表性。当然,其对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行业的界定以及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的论断也未免过于武断。

  对于中国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的说法,本人不能完全赞同。如果IBM白皮书指的是中国现在只有60家企业可以国际化并且能在此过程中有不错的表现,我认为这一数字未免多了一些,正如战略管理大师波特所说,“中国企业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后再考虑国际化进程”,客观地说,中国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并不多,一些企业是由于国家的扶持和垄断地位有不错的经营表现,参与国际竞争并没有多大竞争优势,还有一些企业的竞争优势在于其制造能力以及比较低的人力成本,如果参与国际化进程,那么就不是简单的产品出口,制造能力和人力成本优势将逐渐丧失。因此,从国际化进程的充分性角度来看,可能中国企业有30家可以国际化已经不错了。

  同时,如果IBM白皮书指的是中国必须至少有60家企业开始国际化进程,那么这一数字未免少了一些。随着中国越来越融入国际社经济社会,中国企业必然面临与国际企业的竞争,因而,只要有条件的企业都应该启动国际化进程,获取相应的经验,即使付些学费也是值得的。柳传志、李东生、张瑞敏都在不同场合提到,“企业国际化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须”,越早启动国际化进程,企业才能获得更多的经验,主动去尝试总比被迫做出改变好得多。

  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短板是渠道和技术。

  中国最知名的企业,海尔、联想、长虹、TCL等国际化进程都遇到过这样那样的挫折,应该说中国企业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差距系统而全面,中国企业在技术、品牌、管理、渠道等方面都与国际知名企业有较大差距。

  当然,面对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以及中国越来越融入国际经济社会,中国企业需要加速国际化进程,指望中国企业系统全面地提升国际竞争力是不现实的,中国企业还是需要在国际化进程的关键环节首先取得突破,渠道及技术则首当其冲。

  渠道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第一环节,业界并没有过多的反对意见。联想并购IBM电脑,TCL并购汤姆逊、阿尔卡特,以及海尔并购美泰都明确地传递了渠道在国际化进程中的决定性地位。国际化进程首先需要产品和服务能为别的国家消费者认同,不掌握渠道,企业产品和服务无法直接接触外国消费者,自然就不可能获得这些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国际化就如空中楼阁,无法开展。法国的化妆品知名企业欧莱雅打入美国市场就是首先进入美国顶级商场做起,可见别的国家企业国际化也采用渠道为先策略。

  技术是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第二环节,对此,业界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中国企业和许多学者可能认为品牌是国际化进程的第二环节,他们认为只要兼并国际化的企业,享有其品牌使用权就可以使企业产品有效地打入国际市场,并可以获得高额回报。然而,这样很可能是一厢情愿,如果换个牌子就能解决品牌问题,那么国际化也未免过于简单一点,品牌的本质就是差异和持久,一个好的品牌需要精心的经营和维护,中国企业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即使拥有国际品牌的使用权,在外国消费者看来也只是商标而已。

  中国的一些企业也意识到了创建自有品牌的重要意义,如中国海尔,这的确比简单地使用别人品牌更有国际竞争力。但是,品牌经营毕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过于空泛地把品牌作为国家化进程的第二环节,对于不得不加速的企业国际化进程,终归不是那么解渴。

  笔者认为,技术更应该是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的第二环节,这里的技术不仅指产品技术,还包括管理技术。日本企业曾经在1990年代前对美国企业提出了极大挑战,他们在很多产品的技术上超过美国,譬如在汽车以及一些数码产品,同时,他们在管理技术也有很多创新,如准时生产、零库存作业等等。而后来美国企业的重新崛起也是在IT通信等技术领域重新领先,在管理技术(学习型组织等)方面重新夺得领导地位。所有这一切都预示着技术在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技术是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与其空泛地去强调品牌,还不如更明确地提高技术能力(产品技术及管理技术),这样从操作层面而言也更具针对性

 
【本网整理编辑:cnida1】【新闻来源:internet】联系电话:01067490691
 
关于我们 | 合作交流 | 有问必答 | 在线咨询 |

中国形象礼仪协会    指导

形象礼仪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www.cn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3948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