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稽首礼,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郑玄注“稽首,头拜置地也”贾公彦疏“一曰稽首,其稽,稽留之字,头至地多时,则为稽首也。.....稽首,拜中最重,臣拜君之拜。....知义然者,按哀十七年,公会齐侯盟於蒙,孟武伯相。齐侯稽首,公则拜。齐人怒。武伯曰:“非天子,寡君无所稽首。”可见稽首之礼乃臣对君之礼。可谓拜礼中之最重。
稽首礼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掌心向内),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一段时间,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稽首礼的具体行礼方式。
而近期网络间流传关于道教稽首礼的文章,感觉有些牵强附会,特于近几日翻阅典籍,参考诸家文献考证查询,并未发现有如这篇网络文章所说的后来专指作揖鞠躬,后学不才,尚未发现哪家典籍记载有此说法,其引用《礼记》中“受立不跪”经查原文并未有此句,而应为“授立不跪”且其本意为与稽首礼并无关联。所以稽首礼历史上从未指代过作揖鞠躬。而揖礼,自周有之,并非后世演化,故而其所宣称的“稽首”应为揖礼。《长春真人西游记》中载邱祖西行见成吉思汗时说“二十二日,田镇海东迎,及行宫,上复遣镇海问曰:便欲见邪?且少憩邪?师曰:入见是望。且道人从来见帝,无跪拜礼,入帐折身叉手而已。”此乃李常志祖师所写,其中并未说是入帐稽首而已。而部分文章引为入帐稽首,此乃附会,并无根据。
可能有人不解或反驳说:道教之稽首与儒家稽首不同。那么如果不同,为何要引用《周礼》来进行论证。所以没有认真考据就不应大肆宣传误导民众。
扫二维码,我们有求必应。了解金正昆教授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