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新闻中心 行业专家 学员风采 在线考试 证书查询 求职信息 人才招聘
专业课程 风尚前沿 礼仪课堂 形象设计 形体训练 论文中心 教学工具 风  尚  圈
  人物排行榜
  资格认证
   礼仪培训师
   形象设计师
   服饰搭配师
   陈列师
   形象顾问
   色彩搭配师
   形象管理师
   广告策划师
   礼仪培训班...
   形体顾问
   发型师
   礼仪主持人
   模特
   包装设计师
   健康营养师
   化妆造型师
  课程推荐
·
·
·
·
·
·
·
·
·
·
·
·
·
·
·
·
·
·
详细信息  

旗袍赴派对 摇曳中国式性感!
信息类别: [时尚前沿-风尚]  浏览次数:1916次   发布日期: [2008-12-19]

历史上的旗袍

  旗人之袍

  旗袍其中的“旗”字,让它始终和那段满清历史割舍不开(如果要从“袍”字上说,旗袍又和春秋战国时期衣、裳一体的深衣有着渊源,这一点我们略过不提)。旗袍在中国大地上的兴起,是从顺治帝入关建立后金开始的,以“八旗子弟”为荣的满族,他们的袍服也就被称作了旗袍。在清朝数百年间,最早适合运动游牧的紧窄合体旗袍,也逐渐变化为造型平直硬朗,长至脚踝,装饰繁琐的样式。这种前后片平面剪裁的旗袍,将当时的女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甚至看不出任何性别特征的旗袍,自然不是如今风靡世界的绝美旗袍。

    旗袍的女性化改良,是伴着西方人大炮的轰响的。鸦片战争不仅打开了中国大门,也输入了外面世界的精彩,包括外面的服装。在末代皇后婉容的两张不同时期照片上,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点。第一张她梳旗髻,穿旗鞋,着的传统旗袍线条僵硬,袖子遮盖手腕,袍摆长得让婉容如女鬼般不见双脚;另一张照片上婉容头饰少了许多,旗袍也变得轻便柔和一些,虽然双脚依然不见,袖口处却露出了一大截小臂。在另一张婉容和外国女子在紫禁城的合影中,更能够看到当时旗袍的变化,这名外国女子将旗袍的袖子改短至手肘,下摆开始变短,不及脚踝,尽管旗袍还是宽大无比,但已简约活泼许多。

新式旗袍

  1924年,在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清服之一的旗袍也沉寂了下来,民国初的十余年间,旗女不敢穿,而汉女则不屑穿。除了如同庆亲王载振家的眷属还是坚持“不论平时或外出,全是纯粹的满族装束”外,旗袍已不复往日的尊荣。民国这段混乱的时期也让当时人们的服装毫无定性,汉装欧服的元素都在人们的服装中体现,且轮流变化,各领几月风骚。但就在这些看似无用的点滴变动中,酝酿出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服饰变革———新式旗袍。

    上世纪20年代中叶,在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影响下,在当时公认的服饰时尚中心的上海出现了一种新式的服饰,长至脚面的马甲。时髦女子一般将它罩在大袖短袄的外面,从而取代了长裙的地位,这便是现代旗袍的前身。马甲式旗袍一经出现,就迅速风靡全国,当时“前卫”的上海时髦女子又不断地对其改良,加入汉女装束中短袄的两只袖子,省却了长马甲上袄下裙的重叠部分,于是产生了民国新旗袍的最初款式。旗袍此时仍然承袭了旗装宽身大袖的风格,还没有后期那样突出女子的曲线,长度也还在踝关节和小腿肚之间徘徊,袖子到肘部,袖口是宽大的倒大型———这是结合了旗装、汉装和西式服装的特点,将各元素混杂而成的———张爱玲曾评价说:“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这之后旗袍开始收腰,曲线感相对于以前更加纤秀,长度也一寸寸的向上挪去,终于可以露出小腿,能让女同学们自由运动了,只不过那时的旗袍,还没有同现代旗袍一般,如此强调与凸显女性曲线罢了。

  从工艺方面来说,30年代前的旗袍,大多依旧以传统的直身平面剪裁为主,但开始移入西方的多省工艺,使旗袍更加合身,称为经典旗袍。30年代后,旗袍引入了更多的西式服装元素,如装袖、装垫肩和拉链等,被称为改良旗袍。

  无论是经典的还是改良的,在那个让人记忆深刻、风云变幻的年代,宋美龄、林徽音、胡蝶、阮玲玉、张爱玲等,都以旗袍形象留给我们太多的唏嘘。套用一句台词:“不知是旗袍造就了这个时代的女人,还是这个时代的女人造就了旗袍。”

如今它何样?

 
 
【本网整理编辑:王婧琦】【新闻来源:中国形象设计网】联系电话:01067490691
 
 
关于我们 | 合作交流 | 有问必答 | 在线咨询 |

中国形象礼仪协会    指导

形象礼仪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www.cni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3948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6033